2013年11月13日,《楚天金报》刊登了题为《我省首个碳交易试点区昨日落户通山》的报道(详见当日报纸第21版)。
2013年11月18日,《楚天金报》刊登了题为《武汉将建全球最先进的碳排放数据库》的报道(详见当日报纸第19版)。
该系列报道被新华网、新浪新闻、荆楚网、中国日报网等多家媒体转载,是对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相关工作的肯定。
《我省首个碳交易试点区昨日落户通山》简要内容如下:
报道指出,我省在碳排放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。昨日,湖北首个碳排放交易试点区正式落户咸宁市通山县,成为我国碳交易领域的开路先锋。
就在不久前,作为国家确定的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之一,我省《碳排放交易管理暂行办法》(草案)已进入公示阶段,最快今年年内有望修订出台,被纳入试点的企业达到153家。
对此,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楚天金报采访时均表示,随着行业立法、基础数据和企业认识等方面的进一步完善,一条围绕“碳交易”的产业链将会次第展开。
《武汉将建全球最先进的碳排放数据库》简要内容如下:
报道指出,作为国家确定的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之一,今年内,我省碳交易系统将全面上线,“技术层面已经完成”。
与此同时,中法合作的排放因子数据库也将落户武汉。“关键就是数据。”采访过程中多位业内人士告诉楚天金报,一旦建立起数据系统,将可以追溯每个物品的碳排放量。
武汉将拥有碳排放数据库
一直以来,作为碳交易体系的基础——温室气体排放数据,是所有城市面临的首个“门槛”。
不过,现在,湖北将可以轻易跨过这个槛。根据与法国波尔多市签署的友城合作协议,一个中法温室气体排放试点评估项目将正式落户武汉。
按照计划,法国方面将帮助武汉建立起适合当地的排放因子数据库,并选择四个项目作为试点,“对其各个环节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核算分析,最终制定改造方案”。
碳排放配额最受企业关注
排放量配置就是参与各方最为关注的问题。和建立数据库相比,如何确定各家企业的排放额度是最敏感的的部分。
据悉,此次纳入我省首批试点的153家企业,年耗煤量均超过6万吨,占全省碳排放35%,“今后将根据试点情况,对6万吨以下的企业分批纳入碳交易”。